文章摘自digitimes (96/01/02)
http://app.digitimes.com.tw/ShowNews.aspx?zCatId=913&zNotesDocId=0000035864_A206P17INP7KMLG3VG0JU
從SI到ISV 微程式資訊走出台灣軟體之路
(記者王明德/台北) 2007/01/02
前言:RFID這幾年在台灣成為當紅炸子雞,Internet 2、IT革命等美譽不斷堆疊其上,不過台灣長期以來多以硬體製造為主,軟體能力相對薄弱,在RFID的發展上也是如此,台灣的標籤晶片、讀取器製造能力不容置疑,不過在軟體開發上始終矮國外廠商一截,微程式資訊是台灣目前唯一一家RFID開發軟體廠商,總經理吳騰彥指出,在仍處起步階段的市場與政府支援有限的情況下經營,的確充滿挑戰。
在2004年美國零售巨人Wal-Mart宣布RFID政策,全球80%以上的廠商才開始了解什麼是無線辨識系統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;RFID),不過遠在11年前,吳騰彥就已經做過RFID的案子,「那時候甚至還不叫RFID,而有另一個專有名詞。」當時的他剛退伍,回到母校嘉義農專當助理,學校因緣際會接到1件荷蘭廠商的專案。
荷蘭是全球酪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,養育乳牛的技術也居全球之冠,該地農家開始採用全自動養殖系統,每天發派定量飼料,過一段時間後卻發現牛奶品質不穩定,查驗流程後發現,牛隻進食的比例不一定,多吃的牛,牛奶品不一定會更好,但是少吃的卻一定會下降,於是荷蘭廠商希望能有一套定量餵食的系統,於是找上嘉義農專。
吳騰彥接到這件案子後,找遍國內外,最後發現當時還不叫RFID的射頻辨識技術,可以解決問題,他將晶片設計成耳環掛在牛耳上,再配合飼料槽上的讀取器,當牛隻靠近飼料槽,讀取器讀到資料後會判斷當天這隻牛有無進食過,沒有的話會自動掉落飼料,反之則沒有動作。
多年後回想起這件案子,再延伸到現在微程式的RFID業務,吳騰彥表示可算是一脈相承,雖然中間過程轉了好幾個彎。
打造在地化、單一簽入系統
退伍後的吳騰彥在學校待了一段時間後,教授認為他如果不繼續往學術發展,念個碩士、博士學位的話,不如離開學校往外發展,幾經思考,他決定創業,憑著在學校接專案的經驗,與朋友合資開了微程式,不過嚴格來說,教授的話吳騰彥只聽了一半,雖然開了公司,他還是離不開學校,因為微程式做的是學校生意。
微程式成立初期的市場定位是「大專院校的系統整合廠商」,學校單位長期以來被SI業者視為畏途,雖然有預算,但預算不多,勇於投錢,但後續維修麻煩也不少,投資報酬率在廠商眼中並不划算,不過麻煩越多就代表競爭者越少,微程式的學校生意越做越大,從南部大專院校一路往北發展,現在全省各地校園都不難看到微程式的系統。
「IT產業那麼大,我們當然不可能什麼都做,主要的技術是單一簽入系統(Single Sign On Solution;SSO)」,學校實驗室中有各種IT平台,每一種平台都有各自的登入系統,每一個使用者都必須使用自己的帳號、密碼才能登入,不過平台太多,使用者懶的1個1個登入,於是就開始便宜行事,整個實驗室共用1組帳號密碼,結果身分識別的功能徹底消失,平台誰登入過?誰改過資料?完全無法管控,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必須建置單一簽入系統。
如果把IT系統比做1棟大房子,系統中的各式平台就好像裡面的房間,使用者拿鑰匙打開大門後,如果每進一個房間還要掏出同一把鑰匙開門,那未免太沒有效率,單一簽入系統就是讓使用者只要在大門口開一次門,進門之後,裡面所有房門都會認得你,人一到門就會自動打開,對建有多系統的機構來說,十分方便。
單一簽入系統包括微程式在內,全球共有5家廠商在做,不過前4名都是國際大廠,所以吳騰彥常自嘲說,微程式是全球第五大,因為總共只有這五家。不過這些國際大廠並不會來搶微程式的生意,「因為他們太大了,不可能會因為1家客戶來更改自己的標準系統。」他接著指出,微軟等大企業的系統都是標準化,他們的單一簽入系統必須應用在自己的平台上,而台灣企業的e化系統往往由不同廠牌平台架構起來,要做他們的單一簽入,必須要能與這些系統介接,微程式就是利用自己的彈性化設計,搶到台灣市場。
研發人才難覓 中小企業要自己搞定
隨著企業規模擴大,微程式發現技術不夠用,對此吳騰彥感嘆,台灣的SI廠商很可憐,現在民間資訊越來越發達,SI過去賴以維生的專業知識竟然慢慢淪為普通知識,為了讓企業存活,SI廠商必須往上尋求更專業的技能,才能做出產品區隔,但台灣產業環境並沒有太多管道讓SI廠商往上成長,當時身為SI角色的微程式也有相同問題。
於是微程式自己到學術單位找技術,培養研發人才,做著做著,竟然開始有SI同業向微程式尋求技術合作,而且次數越來越多,於是吳騰彥乾脆順勢讓轉型,讓微程式成為SI廠商上游的ISV業者,並將產品線延伸,RFID研發套件就是轉行後提出的產品。
歷經過SI、ISV等身分,吳騰彥深深覺得人才難覓與政府協助有限,是這個業界目前最大的困境,他指出SI廠商的產品領域多半較為特別,產品組成也不同,對一個新進人員來說,全部都是陌生領域,經過磨合期如果發現不適合而求去,對企業與個人來說,都是資源上的浪費。
因此微程式計畫開始建教合作,讓學生在就學階段就能來公司工作,一方面了解企業文化、產品特色,另一方面也透過合作模式,讓學校能夠真正教導業界所需的知識,至於此舉會不會奏效,他坦言目標不大,「1年能留下1個就好。」
「其實台灣不缺人才,是中小企業缺人才。」吳騰彥認為廠商規模會對人才取得產生排擠作用,他曾與1位博士面談,希望對方來微程式進行研發工作,當時對方還有另一個工作在考慮,那家公司就是台積電,吳騰彥對他說:「來我們這邊有發展機會,你去台積電或許薪水比較高,不過只是顧機台而已,因為他們有錢,請的起博士顧機台。」然而到最後,對方跟你我一樣,還是選擇了台積電。
中小企業經營管理 仍需政府協助
人才問題一直困擾著微程式,吳騰彥開始想盡辦法找人,為了旗下RFID在醫療業的應用,他甚至還考進博士班念醫療管理,「當然也是希望自己有醫療管理知識,以便於產品研發,不過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跟博士生做朋友,培養人脈。」吳騰彥直言自己要畢業恐怕不容易,不過到是透過博士班找到不少人。
除了人才外,中小企業的經營也是一大問題,台灣企業只要有心做、方向對,公司要成長並不難,不過成長之後要轉型,常常會是一大挑戰,舉例來說,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要擴大規模,必須向銀行借貸,但中小企業的財報資料大多自己處理,未必能符合銀行要求,於是常會被打回票,關於這點,政府並沒有太多輔助。
在經營方面,企業成長速度快,組織卻不一定跟的上,這時候要停止成長重理組織,還是先衝業績再說,這個抉擇拿捏就考驗著企業主的智慧,不過這相關單位同樣也沒給企業資源或協助,當初微程式放棄SI業務轉做ISV,除了依靠自己的判斷外,吳騰彥認為也是賭一把,只不過後來結果是成功,對於中小企業的經營,尤其是台灣的軟體資服業者,政府必須扶持,否則光靠廠商,他最後表示:「氣終究還是不夠長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