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雲端生活網 - Life+

Monday, December 29, 2008

推論引擎

最近在閱讀有關規則推論引擎 (rule-based inference engine) 的書和資料。這方面的研究知識早在九零年代結束之前就成熟了,但在國內技術應用看起來像是冷門技術項目。有人說專家系統是沒落的東西。然而,放眼看過去技術應用趨勢,八零年代時 LISP 的使用也相當熱門,九零年代初期 Prolog 已取得成功應用,而專家系統 (expert system) 的規則推論引擎和框架系統 (frame-based system) 是二項成功產物。資訊領域並不是只有命令式程式 (imperative programming) 計算模型,並不是要會寫 C 或 Java ,或者要會雕刻組合語言,才佔領全局。還有其他的聰明、高產能的選項可挑選!
推論引擎的產生,來自於解決問題的需要 --- 許多問題並不只是寫一則演算法就能解決。有些問題的思考空間太龐大,而且對於那些問題,經常只有一部分的解題規則,這些規則可能來自於專家的知識或經驗。於是生成系統 (Production System) 出現,後來此系統類型稱為專家系統。規則式生成系統的構成,有一組以具體表達的規則所組成的知識庫、知識輸入介面、推論引擎、以及工作空間。系統接受一些事實作為輸入,由推論引擎將輸入事實與知識庫中的解題規則互相比對,藉由邏輯的歸納推理產生解決方案。此系統的好處是,答案是由專家知識所導出,而且導出答案的那些規則可以直接作為解釋。缺點是,系統所容納的知識庫不能太大,若規則太多則耗費計算時間,以及知識規則的建置花費工夫。
推論引擎的效能問題,在於輸入的事實與知識庫的規則比對所消耗的時間。 Markov 演算法提出順序式的比對,帶來直接的毛病是:有多少規則,就要比對多少時間以上。而且,規則的比對經常花費 O(n2) 級的成本,因為推論引擎必須做到衝突決議 (conflict-resolution) 的處理程序,意即經過眾多層次不同且可能有彼此矛盾的規則,綜合評判之後,取得一致的正確結果。為了適應規則推論引擎的特殊計算環境, Rete 演算法提出以網狀資料結構 (rete 是拉丁文,意思是 net ) 處理衝突決議。推論引擎總是進行循環工作,進行步驟有:1. 接受輸入事實並啟動; 2. 比對規則; 3. 衝突決議:若沒有比對到任何規則,則關閉,否則由比對到的規則中挑選一條規則,認定為生效; 4. 將生效的規則啟動,改變工作空間的狀態; 5. 回到步驟 (2) 。
推論引擎雖然不好寫,卻也可以用組合語言或 C 撰寫。 2003 年, Lynwood Wilson 在 Dr. Dobb's 雜誌發表的文章 ”Rule-Based Programming in C” 示範了二項注意事項: 1. 要做衝突決議; 2. 將專家系統劃分為模組使計算時間減少。因為是簡單的示範,他使用 Markov 演算法比對規則。
參考文獻
1. Joseph C. Giarratano & Gary D. Riley. Expert Systems: Principles and Programming. (4 ed.) Course Technology, Thomson Learning, 2005.
2. Charles L. Forgy. Rete: a fast match algorithm. AI Expert, vol. 2, issue 1, 1987.
3. Lynwood Wilson. Rule-Based Programming in C. Dr. Dobb's Portal. Available online: http://www.ddj.com/184405245.

No comments:

Blog Archive